Skip to content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的内涵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 物质社会关系。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着多种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 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 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 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在实践中它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因此,经 济体制的选择是否得当,对于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上层建筑的内涵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两部分构成。意 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 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 的思想理论观点。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在阶级已经产生且矛盾冲突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为了把阶级斗争限制在一定“秩序” 之内,国家作为强制性的力量应运而生。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

第一,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经 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是经济基础的政治和思想表现形态。

第二,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 筑;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一定会产生不同性质的上层建筑。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 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对上层建筑起主导作用,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三,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经济基础变化了,上层建 筑也要随之改变;经济基础不仅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而且也决定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 向。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虽 不是同时的立即的改变,但变化是必然的。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的变革,首先是从国家政 权和政法制度开始,旧的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特别是道德、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变化就更缓慢 一些。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文化领域里新旧斗争的长期性。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 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 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 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社会主义国家的 无产阶级政党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政治力量,其先进性的发挥,就集中表现在它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的。它 第一部分 可以影响社会性质和历史进程,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根源于经济基础,但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力量, 它又超越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表现在:

(1)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2)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

(3)经济基础总会变化,这种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这就造成上层建筑落 后于经济基础的情况,

(4)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已经陈旧的经济基础时,仍然维护这种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就成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它们之间的矛盾就趋于尖锐化。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二者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 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

方法论意义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这一规律也是 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对于每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宗教的、 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都可以从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这一规律是我们党制 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客观依据,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