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实践为基础,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人与世 第一部分界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实践的本质

错误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中外哲学都使用过实践的概念,并作过很多论述。

(1)在中国哲学中,实践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 德伦理行为。

(2)在西方哲学史上,一些思想家对实践也有过不少论述,如康德把实践看成理性先天 的道德活动;黑格尔把实践理解为主体自我实现的精神活动,尽管他触摸到了劳动的意义,认 为劳动陶冶事物,但最终还是把实践限定在抽象的精神活动范围之内;费尔巴哈把实践与物质 性的活动联系起来,但他所理解的实践仅限于日常生活活动,并将实践等同于生物适应环境的 活动。

总之,他们都没有科学地理解人类实践的真正本质,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认识活动和整个 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意义。

正确的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集中阐述科学实践观的重要文献中, 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鲜明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 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它虽然是人类有目的、 有意识的行为,但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首先,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 体、客体和中介,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其次,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 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最后,实践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可以把人脑 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实践的这一特征,把它同人的主观认 识活动区别开来。

第二,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性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 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 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实践者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目的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 马克思对此形象地比喻道:“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 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 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所以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 性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任何人的活动都离不开与社会的联 系。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以及方式都受一定社 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又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实践。